文化遗产说明文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尤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说明文,根据说明特点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自然科学说明文和社会科学说明文两大类。那要怎么写好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化遗产说明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化遗产说明文1
位于延庆县境内,距市中心70余公里,建于明代,是明长城在北京地区的一个隘口,为明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瓮城有东西两门,分别曰“居庸外镇”和“北门锁钥”。因南通京城,北达延庆,东去永宁、四海,西往宣化、大同,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这段长城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燧四部分组成,沿山脊建筑,随山势曲折起伏,气势磅礴,宛如一条巨龙奔腾飞舞于群山峻岭之中。万里长城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在八达岭建成中国长城博物馆。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现今保存得最好的一段,也最具代表性。这段长城用巨型花岗岩条石和大型城砖砌成,墙身高大坚固,城墙高8.5米,下宽6.5米,上宽5.7米,可容纳匹马并行,10人并进。沿山脊建筑,随山势起伏而曲折,气势磅礴。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这里有南,北两处高峰,最高点海拔约1000米。站在长城的峰顶上,极目远眺,群峦耸立,连绵不断,长城从远方云岗深处奔腾而来,又朝天蜿蜒而云,不见首尾。西望怀来盆地绿茵萋萋,官厅水库闪闪波光,南眺北京,天气晴好时,可看到楼海无尽,北边山谷中,公路如线,逐渐消失在群山之中。真可谓山河壮丽,气象万千。
八达岭长城,地势险峻,依山而建,是明朝京城的北大门和军事要地,它包括关城和城体及敌台、墙台、烽火台等,关城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这一段长城墙身高大坚固,重要隘口修筑有“内三关”,“外三关”,为驻防重地。墙体用长方形大条石砌筑,上面垒砌特制的大城,砖墙身平均高度近8米,墙顶用方砖铺砌宽约6米,可容5马并驰,10人并行。墙顶外侧筑有高1.7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口。内侧筑有起护栏作用的宇墙,城墙每300-500米筑有堡垒工的方形城台,有的为楼层建筑,上有了望也和射口,下层有券洞,供守城军士住宿,储存军械食粮。在长城沿线的险要处和交通要道上筑有碉堡、烽火台。遇到敌情,烽火台可传递情报,发号施令。
八达岭海拔1000米,绵延曲折的长城如巨龙腾飞于重山峻岭之上,这座巨大,浩瀚的工程,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建筑工程的杰出代表。
在八达岭南10多公里有居庸关,是著名古关城。居庸关位于北京北郊昌平县南口以北,距北京市区约50公里。它是太行山八大关隘之一,东接燕山支脉军都山。这里早在汉代已是通向蒙古高原的交通咽喉,公元5世纪北魏时在此建城筑关。明代再此构筑关城并设水、陆两道关门派重兵把守,现存明代人工关城和关门以及元代城中塔基它是用汉白玉筑成的,远望如云,故后人称云台。台顶长25.8米,宽12.9米,其上有大殿柱,基四周有汉白玉火焰柱栏,栏下有排水装两用的石雕龙台。台下券门洞口有童国骑兽、金翅鸟、蟠龙、鲸鱼、大象等浮雕,门洞内布满精美的千佛,天王等浮雕,以及珍贵的梵、蒙、维、汉、西夏等6体经文。关北有阅武场遗址。附近青龙桥火车站有我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墓园、纪念馆。
文化遗产说明文2
说起中国的文化遗产,大家肯定会赞不绝口,滔滔不绝地喃喃自语……有自然形成的石林,石头高低错落,奇形怪状,延绵起伏!不禁让人展开无限的想象和万分的激动!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美丽的敦煌莫高窟……多的数不胜数。最令我震惊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宫殿——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故宫是清明两代的皇宫,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即位。它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故宫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也许还有一些秘密,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里面的奥秘吧!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1420年竣工据说它是严格地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施工中征集全国著名工匠10万多名,民夫100万,所用的材料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可想而知这项巨大的工程建造多么辛苦啊!故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平方米。故宫周围环绕着高13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成了长方形的城池,四角矗立着。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犹如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由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余间组成。其中比较著名的太和宫和养心殿……故宫有4道门,故宫里的正大门是:有名的午门,它高大而雄伟,午门有五个门洞,从正面看似乎是三个,实际上还有两个掖门。
故宫以乾清门为界,分为外朝和内廷:外朝是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是帝后宫殿和后三室等,后面还有御花园。太和宫是故宫里较大的宫殿,它的'屋顶正脊两端各有一排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殿的屋脊,我的妈妈是学建筑学的,她经常会跟我感叹太和宫建筑力学设计的精妙……在通往太和宫的石桥两旁,各有一个石雕狮子,此时此刻我的眼前突然浮现出皇帝登基时,几百名大臣们站在太和宫前的广场上等待着皇帝,行跪拜之礼的盛大场景。你知道吗,不光是皇帝登基,日常上朝,大臣们也需在此站立等候,以至于太和宫前广场的石板上,至今还留着大臣们日复一日踩出的脚印呢。
坤林宫是华丽而精致的象征,所以在明代时,这里是皇后的寝宫,也是祭祀的主要场所和皇帝大婚时的洞房。坤林宫有许多珍奇异宝和贵重的物品!每一件都雕刻的栩栩如生!
在妈妈的引导下,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故宫的排水系统,为什么雨下得再大,故宫大殿前的广场和路面都不会积水?查找资料后原来是因为故宫在修建之时就设计了当时最先进的排水方法,而且每个排水孔都用精致的龙头装饰了一番与皇家宫殿的气势相辅相成。几百年后,当我再次看见经过大雨洗刷后的故宫,在雨过天晴后,竟然散发出一副晶莹剔透,与世无争的样子。
故宫的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不愧是栩栩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故宫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探索。它把我带进了怀古的幽思中……
文化遗产说明文3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建持续了两千多年,根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七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超过了5万公里;如果把修建长城的砖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周有余。
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塑造出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各地的长城景观中,北京八达岭长城建筑得特别坚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观赏长城的最好地方。此外还有金山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古北口长城等。天津黄崖关长城、河北山海关、甘肃嘉峪关也都是著名的长城游览胜地。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但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全长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的是6700公里。)
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